- 相關推薦
堅持灌輸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灌輸論;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論文摘要:灌輸?shù)谋举|是一種教育宣傳活動,是教育者有規(guī)律地傳播相應的政治觀點、思想理念等,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社會實踐活動。堅持灌輸論對于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義。二者相鋪相成才能使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煥發(fā)更強的生命力。
灌輸論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和改變我國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灌輸理論,甩掉傳統(tǒng)灌輸觀點。針對當代大學生這一特殊灌輸客體,我們必須不斷努力創(chuàng)新提高灌輸方法,。
1.堅持灌輸內容的針對性
堅持灌輸內容的針對性,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的高素質及自主意識、選擇意識、批判思維的發(fā)展,都對灌輸接受的選擇性增強,對灌輸內容的科學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理論“灌輸”的著重點放在解決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和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上,對當前社會所面臨的各種現(xiàn)實問題,熱點問題進行客觀、辯證、科學的解釋,指導學生對現(xiàn)實問題進行深入的理性分析。提高他們的認識分析水平,真正做到灌輸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提高理論灌輸?shù)恼f服力和感染力。
2.堅持灌輸內容的實效性
從實踐來看,灌輸不僅是人類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而且是傳承人類社會文明的主要渠道。有人說,灌輸只對知識水平低的人適用,大學生是不需要灌輸?shù)模驗樗麄冇兄R、有自學能力,可以通過自我教育而具備公民道德觀念和道德規(guī)范。堅持這種觀點的人不懂得灌輸和自我教育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自我教育和灌輸是相容的,其目標是一致的。一方面,灌輸最終要通過自我教育來消化和理解;另一方面,自我教育以灌輸為條件,否則,自我教育就會成為無源之水!況且,灌輸具有系統(tǒng)性、正面性和目的性,能克服自我教育中難以避免的隨意性、零碎性,為受教育者克服理解和認識上的障礙提供了幫助。如果一味地強調教育對象的自學,而否定灌輸?shù)谋匾,就無異于否定教育的必要性。
3.堅持灌輸方法的多樣性
實施灌輸也就必須堅持啟發(fā)式教育,決不能采取強制硬灌的做法。當代青年大學生的獨立意識、競爭意識和法律意識增強了。自主性也加大了,要使灌輸起作用。灌輸?shù)姆绞椒椒ū仨氹S著社會的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做到“兩課”灌輸與其他課程灌輸、第一課堂灌輸與第二課堂灌輸、他人灌輸與自我灌輸、普遍灌輸和個別灌輸、理論灌輸與實踐灌輸?shù)扔袡C統(tǒng)一。擴大灌輸?shù)母采w面;要重視從顯性灌輸向隱性與顯性相結合的轉變,大力提倡環(huán)境灌輸、形象灌輸、行為灌輸、輿論灌輸、校園文化灌輸、實踐灌輸、網(wǎng)絡媒體灌輸?shù)。將灌輸融入管理之,融入文體活動之中,融入校園文化之中,融入網(wǎng)絡媒體之中,融入環(huán)境之中。潛移默化地將先進的思想意識灌輸?shù)綇V大青年大學生思想之中。
4.堅持灌輸客體的主體能動性
在灌輸過程中,教師作為灌輸?shù)闹黧w,具有能動性和誘導性,居于主導地位。然而,學生雖然作為灌輸?shù)目腕w,并不是一味地居于被動地位,特別是當代青年大學生獨立自主意識、自主選擇意識顯著增強。他們比以往的青年更喜歡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崇尚自我實現(xiàn),追求獨立人格,注重自我感受,強調自我主判斷,以“本真”的方式去思維、去說話、去行為,而不人云亦云,他們也會以其能動的反作用對灌輸者產生影響,有時還會把接受灌輸變成一種自覺需要。在主動開展的學習、研討中,以自我教育的方式接受灌輸。因此,在灌輸過程中,強調
灌輸客體的主體性與能動性,激發(fā)大學生主動參與灌輸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灌輸客體能動的實踐過程中,外在灌輸才能成為對灌輸客體有價值的活動。反之,如果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他們只能復制教育者事先編排好的程序,那么,學生的知、情、意、行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甚至思想處于消極封閉狀態(tài),或者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師在灌輸過程中,必須改變灌輸理念,從傳統(tǒng)的以自我為中心,“我講你聽,我打你通”的單向灌輸模式,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坐標的雙向互動式的灌輸模式。把大學生真正作為認識活動和道德實踐活動的主體,培養(yǎng)他們自主發(fā)展、自主選擇、自主評價、自我我控制的能力。使他們的主體潛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5.堅持灌輸內容的正反相結合
要注重灌輸內容正與反的關系。當前全球化的浪潮與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xiàn)的復雜局面已使人們.尤其是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感到迷惘與困惑。在這種情況下.只是正面說教就是顯得蒼白無力了。在灌輸教育中,適(下轉第7頁)(上接第5頁)度安排一些“反面”材料是有益的。例如,除了灌輸馬克思主義理論,還可介紹一些其它意識形態(tài)的理論,客觀評價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優(yōu)劣,分析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所走過的曲折但卻屬正常的道路,不能一味回避我國社會初級階段所面臨的困難。讓大學生在具有一定理論背景的基礎下用自己的頭腦去分析、去體驗。這樣的灌輸,才有說服力和可信度,才容易被廣大學生所接受。
面對我國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正處于現(xiàn)代化、市場化的新境遇,我們要在整體性視野下深入思考灌輸內容的科學性,灌輸渠道的有效性,灌輸情境的和諧性,克服眼前短期的實踐功利性。要有效地發(fā)揮灌輸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作用,以灌輸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堅持在內容、方法、對象、等方面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灌輸理論,賦予馬克思主義的灌輸理論強大的生命力。開創(chuàng)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繁榮。
參考文獻:
[1]史文光.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忽視灌輸[j].理論研究,2001(增刊).
[2]陳選華.對灌輸教育的新思考[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5).
[3]楊芷英.淺談新時期灌輸客體的變化與灌輸理念的更新[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4(3).
[4]湯正華.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灌輸理論的再認識[j].中國高教研究,2001(3).
【堅持灌輸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論文】相關文章:
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tài)價值論文10-09
論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10-26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論文10-08
大學生思想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的論文10-12
論信息素養(yǎng)教育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論文10-08
論時尚流行元素與陶瓷藝術設計的相結合論文10-08
思想政治教育合作論文10-08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研究論文10-11
人文關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