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普通化學教學改革與實踐論文
《普通化學》是高等教育理工科非化學化工類專業(yè)方向的基礎課程,它不僅是后繼課程的基礎,同時也與專業(yè)課緊密相關,是一門由基礎向專業(yè)過渡的重要的橋梁課程。該課程內容多,范圍廣,涵蓋了傳統(tǒng)的四大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除此之外材料化學、生物化學、環(huán)境化學等內容在普通化學中也有涉及,如此多的內容,與之相對的學時卻較少,以我們學校為例,普通化學學時安排在40~64學時不等(其中包含8~16實驗學時)。在這有限的時間內,如何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如何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化學意識,使學生能夠運用化學的理論、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些都是化學工作者要面對的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嘗試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提高。下面結合我校普通化學課程的現(xiàn)狀及化學教研室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理論教學
1.1教學過程中引入現(xiàn)代教育技術
先進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合理有效地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首先,對于內容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想象的教學內容,比如在普通化學物質結構基礎部分,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使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再次,利用多媒體可以省去教師板書的時間,特別是涉及到課堂習題講解以及重要的概念、圖、表時,這個優(yōu)勢就更為明顯,教師可以將節(jié)約下來的時間用于講解,當然,對難于記憶的公式和難度較大的習題還是應當結合板書推導,便于學生記憶和理解,因此根據(jù)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多媒體和板書的比重,使兩者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1.2課前復習改為課前小測試
上課之前回顧上次課的學習內容是教師講課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老師將上次課學到的主要公式概念等寫在黑板上或者投影到屏幕上,很多學生印象不深,講課涉及到這些內容時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們嘗試將重點內容公式以小測驗的方式來復習,題型可以是填空、計算或簡答題,測驗內容既要能概括知識要點,又要便于解答,每次測驗10分,給學生8分鐘的時間解答,來的早的同學可以提前解答,學生的測驗成績最終計入平時成績中,這樣做之后,不僅不用點名檢查學生有沒有遲到或者曠課,學生的到課率明顯提高,遲到現(xiàn)象幾乎沒有了,而且回課效果也明顯提高。
1.3注重階段性復習
布魯納提出:“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滿的結構把它聯(lián)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遺忘的知識!倍鴱土暿潜3钟洃浀淖詈梅椒,因此要在合適的時間引領學生復習,除了每次上課之前的回課和章節(jié)復習之外,階段性復習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熱化學和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與水溶液化學和電化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水溶液化學與電化學之間的交叉都需要教師在階段性復習中指出,讓學生不僅弄清楚每個知識點,還要幫助學生從眾多的知識點中跳出來從整體上看到知識的框架和聯(lián)系。
2實驗教學
2.1實驗教學中引入問題教學
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中要求學生寫預習報告,然后到實驗室老師講,學生再照著書上的步驟和老師的要求機械的去做實驗,整個實驗過程中很少有人問為什么,更沒有發(fā)揮學生的思維及創(chuàng)造能力,再加上重理論輕實驗的傳統(tǒng)思想觀念,導致學生對做過的實驗沒留下較深的印象,獨立思考及動手能力普遍較差,實驗教學效果不理想。為此我們在實驗教學中引入了問題教學法,并將其應用于實驗教學的預習、講解和討論階段,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下面以反應級數(shù)測定實驗為例介紹問題教學法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2.1.1預習階段
預習報告不再要求學生寫實驗目的、原理、步驟等等,而是要求學生將如下幾個問題認真思考并寫在實驗記錄本上。
問題1:反應級數(shù)的測定對應的反應式是哪個?寫出速率方程表達式?
問題2:速率方程中的反應速率v是瞬時速率還是平均速率?兩者的區(qū)別是什么?
問題3:實驗測定反應級數(shù)時通常采用起始濃度,此時對應的反應速率應為起始一瞬間的速率,我們的實驗條件只能測得平均速率,如何才能做到讓平均速率與起始瞬時速率近似相等?
問題4:在消耗Na2S2O3的Δt時間間隔內Fe3+和I-的濃度是否改變?為什么?若濃度改變是否影響速率的測定?
問題5:測定平均速率時所用的時間(淀粉變藍所需時間)太長或者太短對反應級數(shù)的測定有什么影響?
問題6:在室溫下做該實驗(沒有水浴控制反應溫度25℃),思考如果室溫偏離25℃較多(超過±3℃),應當如何調整實驗(從試劑用量的角度考慮)?
問題7:B液倒入A液與A液倒入B液有區(qū)別嗎?試一試?為了得到合理(比如:lgv-lgc0應是直線關系)的實驗數(shù)據(jù),怎樣操作比較好(迅速又不外濺、動作要一致、杯內勿留殘液、溶液要均勻、計時要準確)?
2.1.2實驗講解階段
實驗講解階段不再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而是討論預習報告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講解,教師在旁邊適當點撥,針對比較復雜學生回答不充分的問題比如問題3和問題4,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解決,針對與操作有關的問題比如問題7,則讓學生帶著問題做實驗,自己通過動手實踐來解決,真正做到以學生學為主教師教為輔,這樣做之后再沒有學生在老師講解實驗的時候看手機、發(fā)呆走神,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1.3實驗報告書寫階段
實驗報告書寫除了要求學生書寫實驗目的、原理、數(shù)據(jù)記錄處理之外,要求學生必須要寫問題討論,實驗報告的評分重點看學生的數(shù)據(jù)處理和問題討論,將問題討論作為學生書寫實驗報告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討論問題的內容除了老師提出的問題之外,還必須結合自己的實驗情況提出至少兩個問題進行討論,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認真觀察、嚴格按照要求操作之外還可以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將部分常規(guī)實驗改進為微型小型實驗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課程在普通化學的學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開設的內容多學時相對較少是普化實驗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除了呼吁增加實驗學時之外結合自己的現(xiàn)有條件將部分常規(guī)實驗微型化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常規(guī)實驗微型化不僅可以縮短實驗時間、節(jié)約實驗經(jīng)費,它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
3重視理論和實驗的相輔相成
在普通化學教學中,無論實驗是單獨設課還是依附于理論課,都必須重視實驗并注意理論課和實驗課進度同步。教師在理論課堂上可以聯(lián)系實驗,引導學生從實驗中總結理論,加深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實驗課上聯(lián)系到理論,體現(xiàn)出理論對實驗的指導作用。
4結語
通過幾年普通化學教學的改革與實踐,我們認識到教學內容是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教學方法則是完成知識傳授的方式與手段,二者是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重要保證。在普通化學的授課的過程中,我們應當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各種教學方法優(yōu)勢互補,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提升教學質量,普通化學教學的改革與實踐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我們不斷地研究和實踐。
【試論普通化學教學改革與實踐論文】相關文章:
《材料化學》課程教學改革和實踐探討的論文10-10
化學教育教學改革論文10-10
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的實踐研論論文10-12
探索無機化學教學改革論文10-10
中藥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論文10-11
中藥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析論文10-12
實驗教學改革化學工程論文10-10
生物化學檢驗教學改革探索論文10-11
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究論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