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個人總結(jié)
在國際間綜合國力的較量日趨激烈的當今時代,“教育為本”已成為人們的共識。至于如何實施教育,我們的目光已由“應試教育“轉(zhuǎn)向”素質(zhì)教育”。那么,什么是素質(zhì)教育呢?
素質(zhì)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質(zhì)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關心和發(fā)展學生的全面素質(zhì),立足于協(xié)調(diào)學生自身發(fā)展要求,促進學生在德、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教實踐活動。
在語文教學中貫徹素質(zhì)教育,則要明確以下問題。
一、引導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認為:觀察是知覺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思維參與的知覺活動。觀察是思維的源泉。由于低年級學生思維形式是以具體形象為主,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對具體事物(如插圖)進行仔細觀察,結(jié)合直觀教具的演示,為其思維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
教學《刻舟示劍》,初讀課文后,我引導學生觀察插圖,領會圖意,明確課文是講一個過江人寶劍掉進江里的事出有因。啟發(fā)學生抓人物的神態(tài)、動態(tài)、語言的特點,思考以下部題:1、這個過江人寶劍掉進江里之后,面部表情怎樣?(一點兒也不著急)2、這個人在做什么?(在船舷上刻了一個記號)3、這個人當時是怎么想,怎么說的?4、同舟人又會怎樣想,怎樣說呢?
在學生理解課文后,要進一步幫助他們明白過江人的想法、做法錯誤的原因。我在黑板上畫上波浪線表示江水,把硬紙剪成的小船掛在上面,再有硬紙剪成一把寶劍,演示寶劍從船上掉入江中的情景。讓學生在船舷上刻“記號”,再拉動紙船到“岸邊”撈劍是撈不到的。學生在此過程當中,很容易地明白了為什么撈不到寶劍的道理。即:船移動了,船舷上的“記號”也隨船移動,但掉入江中的寶劍卻沒有跟著船移動。進而啟發(fā)學生理解其中寓意:事物發(fā)生了變化,如果再有不變的眼光來看待,那便要犯錯誤。
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小學生在閱讀這首古詩時,教師要調(diào)動他們的形象思維,使他們看到白鷺翔空的情景,聽到黃鸝歡鳴的叫聲,甚至嗅到令人陶醉的氣息,體會到詩中動靜映襯畫面的盎然生機。只有當詩句所描繪的景象在學生頭腦中浮現(xiàn)出來,詩人當時的喜悅耳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才能為學生所理解。
要把學生帶入文章所描寫的情景之中,一方面靠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靠圖片、幻燈等直觀性教學手段,另一方面,要讓學生裝自己人把文章中所描述的生活情景在頭腦中變成活生生的畫面。這種“把話變成‘畫’”的探索正是閱讀教學中形象思維的訓練。
二、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紀維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大鋼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在閱讀教學法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著的可以用來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的因素,訓練其思維能力。
如教學《狐假虎威》,當學生理解到狐貍假借老虎的威風嚇跑百獸以后,可以提出“狐貍為什么要走在老虎的前面?如果走在老虎的后面會出現(xiàn)怎樣的結(jié)果呢?這樣從正反兩方面引導學生思考認識事物,可訓練思維的靈活性。
【教師個人總結(jié)】相關文章:
教師工作內(nèi)容的個人總結(jié)模板個人總結(jié)教師個人總結(jié)范文03-13
個人總結(jié)教師11-15
教師個人總結(jié)05-09
教師個人總結(jié)06-18
教師的個人總結(jié)06-18
教師個人總結(jié)06-21
教師個人總結(jié)06-12
教師個人總結(jié)06-14
教師個人總結(jié)10-09
教師個人總結(jié)精選10-05